歷藏公司人去樓固態硬碟空。新快報記者 李辰曦 攝
歷藏公司澎湖民宿大門已貼上封條。 新快報記者 李辰曦 攝
  “古今通寶”公司老東家廣州歷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涉嫌打著投資公益項目的旗號,非法吸收公眾存關鍵字廣告款,越秀警方已立案
  ■採寫:新快報記者 當鋪李辰曦 陳海生
  前日,廣州市古今通寶展覽公司被眾多收藏愛好者投訴,稱其涉嫌商業欺詐。經本報報道後,社會反響強烈。昨日,記者又接到眾多市民投訴,稱“古今通寶”公司曾是廣州歷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而歷隨身碟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打著投資“童安校車”公益項目的旗號,以高額紅利為誘餌,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公司高管已不知所終。據此次參與報案的市民統計,他們被騙的總金額不少於5000萬元。目前,越秀警方已受理此案。
  拋出誘餌

  承諾每月有高額紅利
  據投資者陳女士介紹,去年3月,她經熟人推薦,總共向廣州歷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歷藏公司”)投資10萬元,用於“童安校車”項目的建設。在簽訂合同中,“歷藏”公司承諾陳女士每年18%的利潤率,按月支付利息,合同期限為兩年,合同期滿後,“歷藏公司”一次性歸還投資本金,收益合計36000元。
  陳女士表示,該公司打著投資“童安校車”是為了青少年出行安全的公益項目的旗號,自己很快就被說服了。“我抱著既可造福下一代又可投資生財的心態,沒有多想就交了錢。”陳女士說。
  另一投資者高女士也稱,她也投資了10萬元,在簽訂的合同中,“歷藏公司”承諾投資回報率為每年22%,她每月將得到1800元的分紅。
  取得信任

  看中公司“輝煌的記錄”
  據投資者反映,他們在投資前,大多會先到“歷藏公司”參觀。而該公司工作人員則會帶著他們先參觀“古今通寶”展廳內展示的古董,並宣稱該古董公司是“歷藏公司”旗下的分公司。工作人員會介紹說,他們的公司除了“古今通寶”外,旗下還經營著“9577便利店”以及眾多惠民工程項目。
  在一份由投資者們提供的“歷藏公司”的宣傳冊上,記者看到,投資者提到的“古今通寶”公司、“童安校車”公司和惠民百貨有限公司均列在冊,並稱“古今通寶”正謀求上市。
  宣傳冊上顯示,歷藏公司總裁李建民博士“曾經出席過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而王林珊董事長被聘為以某前國家領導人命名的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助理。
  許多投資者表示,起初對“童安校車”的投資都是抱著不信任的態度,開始都不敢將大筆資金投放到“歷藏公司”,但是在看到該公司“輝煌的記錄”後便沒了戒心,有的投資者甚至自願提出追加投資額。
  停發紅利

  公司高管不知所終
  高女士稱,一開始該公司還按時派發“紅利”,但從去年10月開始,她再沒有收到過一分錢。公司業務員向她解釋,目前“歷藏公司”正在被另一家公司收購,等公司賬目釐清後,“紅利”會繼續發放。
  陳女士表示,她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收不到“紅利”。到了10月,公司的工作人員稱,因為“歷藏公司”已經被其他集團公司接管,新公司不承認以前簽訂的合同,只承諾2014年7月份連本金帶收益一併歸還。
  去年年底,高女士等一眾人趕去該公司的辦公地點,發現該公司已經人去樓空,只剩下幾位工作人員,公司高層已不知所終。
  受害者稱

  最高被騙300萬元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先烈中路的“歷藏公司”,發現這裡大門緊鎖,門前貼著封條和越秀區警方張貼的告示。據所屬大廈物業人員介紹,大廈3至8樓均有“歷藏公司”的辦公地點,每一層負責不同的業務。“有的是校車投資、有做古董拍賣,還有便利店加盟,但年前都已陸續撤場了。”
  據受害者反映,他們自己整理了一份受騙人數統計表,有140名市民簽名並按手印。其中,被騙金額最高達300萬元人民幣,100萬元以上的有13人,其他大部分集中在10萬至100萬元之間,總金額超過5000萬元。據受害者陳女士介紹,大部分受害者為退休老人,這些錢都是他們的養老錢。
  最新進展

  受害者集體報案
  記者瞭解到,昨日一整天,陸續有市民手持與“古今通寶”公司鑒訂的合同來此,希望領回屬於自己的藏品,然而見到公司大門緊鎖,無一不是失望而歸。
  今年70歲的黃婆婆稱,自己家住天河,去年年底,曾將一件瓷器交由“古今通寶”公司保管和代為拍賣,並交付了5000元手續費。“前幾天一直有人跟我說上當了,我根本就不相信,直到早上看見新聞,才馬上趕過來。”
  記者隨後聯繫多名參加1月11日澳門拍賣會的收藏愛好者,他們表示,已經於前日晚上集體前往廣州市公安局越秀區分局報案並領到報警回執。
  ■警方說法

  以涉嫌非法吸收 公眾存款立案
  據瞭解,從今年1月起,部分投資者陸續向廣州市公安機關報案。目前,越秀警方已受理。警方以廣州歷藏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下屬機構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調查。
  據同城媒體報道,歷藏公司於2005年11月在市工商局註冊成立,註資資金3000萬元。經警方調查,從2011年起,該公司就以投資“9577”便利店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為名,引誘公眾投資,後來又以投資惠民商業廣場、“童安校車”可以獲得高額回報為名,繼續誘導投資者增加資金。截至1月17日,報案事主共有23人,涉案金額達人民幣896.5萬元。
  近日,越來越多的事主開始聯合報案,據他們稱,整個案件涉及的人數和地域已不止於此,涉案金額更是遠超5000萬元。
  最關鍵的是追查資金流向

  ■律師說法
  廣州大同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永平律師表示,除了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其它任何機構都沒有吸收公眾存款的資格,也沒有對公眾開展投資保證有回報率的業務,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因此呼籲市民一定要增強投資意識,依法保護自身的權利。
  “現在最關鍵的是追查資金流向,在本案中,由於受害人輕信了涉事公司,因此受害人自身存在過錯,如果損失的金額無法完全追回,受害人需要自己承擔損失。”朱永平說。
  手法不新 為何屢屢有人被騙?

  ■專家分析
  這兩單被騙案例,細究之下會發現有不少相同之處,比如被騙者大多是60歲左右的老人家,行騙的手法大多是先許以高額回報,誘惑這些有錢又有閑的老人家“投資”,然後再捲款消失。其實,這樣的手法並不新鮮,甚至有些老套,但為何屢屢有人被騙?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稱,在行騙者精心製造的假象與高額回報的誘惑下,一些市民把“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些耳熟能詳的生活哲理很快就拋至腦後,渴望獲得豐厚回報。而騙子正是掌握了這部分人的心理。他呼籲,對於這樣的詐騙公司,相關部門需要儘早發現、儘早打擊,他也呼籲媒體對於此類事件應該多報道,而銀行等金融機構也應該多為市民作出提醒,各居民小區也應該張貼關於防範各種詐騙的警示,把工作做到家。
(編輯:SN0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27hses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