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遼寧和河南曝出的體優生加分涉嫌造假醜聞,警示我國治理高考加分腐敗還任重道遠,比清理高考加分項目更重要的,是改革高考加分的運作機制。
    今年是我國實行高考加分“瘦身”的第一年,體育特長生和地方性加分項目資格考生人數比往年年均減少三成,但“瘦身”並沒令高考加分變得更健康。日前,遼寧、河南接連曝出高考加分涉嫌造假醜聞,警示我國治理高考加分腐敗還任重道遠,比清理高考加分項目更重要的,是改革高考加分的運作機制。
  我國高考加分政策是為校正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而制定的,但在過去20多年時間中,高考加分逐漸演變為“加分教育”和“加分腐敗”——“加分教育”指學生為獲得加分參加各類培訓,“加分腐敗”指加分操作中充斥著權錢交易,嚴重破壞教育公平——基於此,教育部在2010年底出台了清理高考加分項目的規定,從今年起開始實施。此輪清理雖然大幅減少了加分項目和人數,但加分的運作機制並無任何實質性變化,還是由行政部門主導、加在高考總分上排序投檔,每所高校必須認可。雖然教育部要求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做到加分評定的公開、公平、公正,但這種行政自我要求、自我監督的機制,還存在藏污納垢的空間。比如,遼寧體優生加分的公示根本沒按教育部要求進行,公示信息中連性別、測試成績、資格條件等基本內容都沒有。但對於這一公示,在新聞媒體報道前,沒有任何上級部門追究責任。
  而在媒體曝光之後,遼寧悄悄組織複測,而不是讓公眾參與監督。本溪市則要求考生“自證真偽”,該市原有168名加分考生,有74人主動放棄加分,這被認為是調查的重大成績,可對於自動放棄加分資格的既往不咎,這是對加分造假、腐敗的嚴肅處理,還是縱容包庇?沒發現就享受加分資格,發現了任何處罰也沒有,這樣的造假,有百利而無一弊,當然會鼓勵有錢有勢的家長、相關部門人員前赴後繼。如果嚴肅處理,造假者將被剝奪高考錄取資格,而收受好處濫用職權的有關國家公職人員將被追究刑責。
  對於高考加分亂象,有輿論呼籲全部取消,實行“裸考”,這並非理性選擇。在目前的考試招生制度中,實行“裸考”,只會進一步強化“唯分數論”。但如果不改革加分機制,等待高考加分的恐怕只有全面取消的無奈結局。
  拯救和治理高考加分制度,有三條途徑。其一,實行教育民主管理、決策,按照國家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要求,規範決策程序,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開討論,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其二,把是否認可高考加分的權力交給高校,不再把高考加分加到總分上,按總分高低排序錄取;其三,推進深層次的高考改革,以考試招生分離為原則,落實學校的招生自主權,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目前的統一測試成績、各種特長加分項目,都可以作為高校自主招生多元評價的指標,由每所大學根據自身的辦學定位,提出不同的評價要求,這就把招生從行政主導轉為學校自主,如此的考試招生體系,才會給教育發展帶來健康的生態。
 
(編輯:SN1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27hsesw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